html模版新加坡抗議紐約時報:將政府合法性與李傢紛爭掛鉤
新加坡建國總理李光耀子女圍繞其故居的紛爭,從6月14日爆發以來,便引起國內外媒體的關註,其中當然包括瞭美國媒體的報道。

紐約時報7月14日發表一篇以“李光耀故居爭奪戰演變成新加坡國傢危機”為題的文章。文章稱,“表面看來,這是一場不堪的財產爭奪戰,但因為這些指控演變成瞭一場國傢危機,令外界質疑這個島國的治理情況,質疑執政黨連續58年統治的基礎,以及這個國傢選擇領導人的方式。”

對此,新加坡駐美大使致信紐約時報,駁斥該報關於李光耀故居爭端的報道“言過其實”,新加坡政府沒有陷入危機。紐約時報7月11日在網站刊登此信。

然而,7月12日,新加坡外交部官網發文質疑紐約時報網站公開的信函刪去瞭部分內容,並全文公示。

“新加坡申請商標流程建國總理故居紛爭變成一場國傢危機”,截圖來自紐約時報

與上文為同一篇文章,截圖來自紐約時報中文網

據紐約時報7月4日刊文稱,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去世兩年來,新加坡沒有為他立紀念碑、雕塑,也不曾以他的名字命名街道。但現在,就他那樸素的住宅發生的一起充滿怨恨的公開傢庭糾紛,破壞瞭新加坡作為有序的威權主義典范的形象,同時也暗示出這個國傢的政治未來存在著更深層的分歧。李光耀三個子女中的弟妹指控他們的兄長、現任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濫用職權,違背父親的意願,執意保存故居。他們認為李顯龍的目的是以此支撐自己的政治合法性,台灣註冊商標並培養自己的兒子,最終建立起一個王朝。

“表面看來,這是一場不堪的財產爭奪戰,但因為這些指控演變成瞭一場國傢危機,令外界質疑這個島國的治理情況,質疑執政黨連續58年統治的基礎,以及這個國傢選擇領導人的方式。”

文章介紹,“李光耀故居位於新加坡歐思禮路38號,這間一共有五個臥室的房子本身不算太起眼。這是一座有一百多年歷史的老宅,沒有地基,濕氣沿著墻壁向上升騰。年久失修之下,墻面斑駁,有的還有裂縫。傢具也是多年前置辦的。堂屋內的一個小架子上並排擺著兩個骨灰甕,裡面裝著李光耀及其妻子的骨灰。”

“李光耀在1959年至1990年擔任新加坡總理期間,帶領新加坡創造瞭大量財富,而這棟房子既是他的簡樸生活方式的寫照,也是政府為政清廉的象征。它還有著無可否認的台中申請商標代辦歷史意義。擺有一張長桌和若幹椅子的地下室,是最終掌權的獨立運動領導人在1950年代開會的地方,是人民行動黨的誕生地。”

李光耀曾在遺囑中明確表示,這棟住瞭將近70年的房子在他死後必須拆除。他說,不想讓自己的故居變成一座博物館,供遊客穿行其中,弄得“亂七八糟”,人們有老照片用來緬懷過去。不過李光耀規定,照顧他晚年生活的女兒(李瑋玲)如果願意可以一直在那裡住下去。目前62歲的李瑋玲還住在裡面,因此對這處房產的最終處置或許要再過數十年才見分曉。

李光耀(已故,中間),李顯揚(左三)李瑋玲(左五)李顯龍(右三)/圖片來自網絡

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

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


arrow
arrow

    bkn352f4r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